本网讯 近日,安徽建筑大学首届“茅以升”班三十余名师生深入六安市舒城县汤池镇,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乡村振兴的田间课堂到红色热土的信仰洗礼,同学们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汗水浇灌理想,在躬身力行中体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躬耕田野:在乡村振兴大课堂中锤炼匠心
活动首日,师生们走进汤池镇乡村振兴大讲堂,学习农业基础知识与作物耕种技术。在研讨室,学校选派的驻村工作干部侯为民与舒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为“茅以升”班师生上了一堂科教助力乡村振兴微党课,详细介绍了学校十余年来一以贯之的倾情帮扶,带领汤池村走出一条发展浅水莲藕与泥鳅共养、有机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之路的辛勤历程,使同学们深刻领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对高校服务社会使命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此时恰逢土豆、黄瓜、西葫芦、瓠子等蔬菜的采摘除草期,在农业示范区的大棚内,同学们亲身参与除草、采摘蔬菜、捡拾土豆等农事劳作,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管理流程。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部分农耕技术,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赓续血脉:红色教育淬炼青春信仰
次日,师生们前往胡底烈士纪念馆、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旧址及合肥延乔路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在胡底烈士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实物展陈,学生们重温了这位隐蔽战线英雄的壮烈事迹,深刻领悟“忠诚、担当、奉献”的革命精神。在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旧址的百年青松下,辅导员老师以“树根理论”解读红色基因传承:“就像这棵树的根系深扎泥土,我们的信仰也要扎根人民”。在延乔路纪念碑前,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两名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立志以美好青春报效伟大祖国。

校地联动:产学研融合助力长效振兴
此次实践是安徽建筑大学深化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举措。作为以土建类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学校近年来通过组建专家团队、推进产业项目、开展经济与科技帮扶,为汤池镇汤池村提供全方位支持。茅以升班的设立,更是依托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领军人才,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智造”动力。

从田间地头到红色胜地,“茅以升”班学子以劳动实践厚植乡土情怀,以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这场生动的实践课,不仅是对茅以升先生“知行合一”精神的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战略、投身强国建设的鲜活注脚。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为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书写更精彩的篇章!(文/图:尹迪迪、林子洋;一审:叶训;二审:施国栋;三审: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