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创新,赛教融合提质增效 —南京工程学院郑璐恺老师应邀来校辅导交流

发布时间: 2025-05-16    浏览次数:11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助力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备赛,学校于514日邀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工程学院郑璐恺副教授作专项辅导和专题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科出席活动,学校入围教学创新大赛省赛现场赛教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2024以来新入职教师以及其他感兴趣教师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郑璐恺系统解读了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标准、考核要点及备赛策略,听取了省赛现场赛参赛教师的教学创新成果汇报,结合自身参加国赛的实战经验和江苏省专家团队成员的指导经历,指导参赛教师如何挖掘教学痛点、凝练创新点、重构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她强调,创新大赛的重点是要基于学情分析找到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创新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郑璐恺以“新工科项目化教学迭代与智数化探索”为题,结合项目化教学特色,探讨AI数字化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报告以融“动手-动脑-动心”三线,贯通“项与知、项与智、项与致”进阶;通过虚实实训—竞赛实战——科创实践”三步走,实现数智机械全流程创新与实践全周期育人的深度融合。她将知识层面的“点-线--体”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学---创”有效对接,以数智化技术赋能项目化教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理论技术与产品实际相结合,培养勇于担当、基础扎实、善于应用的高素质机械类人才。

 讲座现场互动频繁,参会教师围绕“智数化工具落地难点”“项目化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化教学具体操作”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郑璐恺一一与参会教师交流讨论。讲座结束后,不少教师仍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干货满满,开拓了新工科教学改革的视野,对今后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充满信心。

杨科对郑璐恺到我校传经送宝表示诚挚感谢,对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教学创新大赛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平台。各位参赛教师要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对参赛作品进行系统打磨,按照“打造样板、做出特色、示范引领、推广应用”目标要求,通过参赛切实提升教学创新能力。要紧扣学校办学优势,突出建筑特色,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专业性和时效性;要通过创新成果展现教学改革的标杆作用,总结凝练优秀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典型案例,实现从个体创新到集体提升的跨越,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育人实效。

本次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未来,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走向各教学单位,了解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培训需求,定期组织高质量教师发展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构建“技术赋能、学赛融通”的教师发展生态,为我校教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者:徐洁;一审:范晨晨;二审:胡大洋;三审:潘和平)

郑璐恺,博士,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挂)。 从事航空发动机燃烧监测、柔性机器人等方面研究。入选2024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推荐),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一等奖(2022),获2019年获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双创博士”称号,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主持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江苏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江苏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研究项目共9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