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促进青年学者在低碳材料领域的创新探索与交叉合作,11月26日下午,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在徽华北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科研特区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活动以“‘碳’索未来·绿色赋能:低碳材料创新与交叉应用前沿”为主题,由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主办,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黄多能,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长城、院长王爱国、副院长张峰君、王献彪,以及学院科研骨干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沙龙由王爱国院长主持。

黄多能在致辞中指出,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发展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他鼓励青年学者勇于探索、协同创新,在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及系统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沙龙旨在为校内从事低碳材料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搭建深度交流平台,促进材料科学与土木、环境、化工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探索低碳材料在建筑、交通、储能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范式。活动致力于凝聚一批有志于低碳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青年科研骨干,构建常态化互动机制,培育协作共进的学术生态,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贡献青年力量。活动中,土木工程学院许荣盛副教授、节能研究院荣鼎副教授、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马瑞副教授、张劲辉博士,分别围绕低碳建筑材料、能源系统优化、新型环保材料等方向,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与前瞻思考,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活力。


孙长城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沙龙的组织成效与交流成果。他表示,本次活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与合作启发,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常态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持续激发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潜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汇聚青年力量。

整场沙龙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为深化校内学科交叉、构建共进共赢的学术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杨明娣 吴玄;一审:李刚;二审:王献彪;三审:王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