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2日至24日,首届地质资源与矿业绿色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西藏大厦隆重举行。本届交流会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主办,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和天山实验室承办,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企业协办。
会议以“交流矿业前沿技术,互通行业信息资讯”为主题,吸引了200余位国家级人才、地质与矿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国军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科教授及土木学院师生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
23日上午,彭苏萍院士、李根生院士、康红普院士、毛景文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张捷院士、Birol Dindoruk院士、加拿大工程院Tayfun Babadagli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Michael Hood院士出席了开幕式。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鲍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鞠建华研究员、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总顾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彭苏萍院士分别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银丽教授主持。
大会特邀报告第一时段由安徽建筑大学蔡国军教授、武汉大学刘泉声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李根生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康红普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张捷院士,分别作了题为《深层地热资源开采与储能探讨》《矿山立体空间能源化低碳化利用现状、挑战与战略路径》《人工智能全波形反演的地质建模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蔡国军教授和刘泉声教授分别为李根生院士、康红普院士和张捷院士颁发了特邀报告证书。
第二时段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香增正高级工程师、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教授作报告,由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绍杰教授、青岛理工大学校长张凯教授共同主持。第三时段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毕银丽教授、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有业教授作报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党委书记、俄罗斯外籍院士张发旺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中伟教授共同主持。第四时段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hul B.Caleb Park教授、加拿大工程院Tayfun Babadagli院士、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刘育明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宋考平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陶春辉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朱维耀教授作报告,由重庆大学聂百胜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华研究员共同主持。第五时段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符力耘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宁伏龙教授、北京大学刘全有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俊文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宋先知教授作报告,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芮振华教授、国家能源集团科信部原主任李全生教授级高工共同主持。第六时段由武汉理工大学包申旭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岳中文教授、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潘俊锋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冯增朝教授作报告,由长江大学能源学部主任朱光有教授、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冯文彬研究员作报告。
23日晚,大会前沿科学问题闭门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彭苏萍院士主持,围绕“献策‘十五五’,共谋绿色矿山新发展”展开研讨。24日上午,大会举办学科交叉创新论坛,由中国矿业大学于世杰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汪道兵教授联合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智慧矿山研究会辛卫东正高级工程师及多家高校科研人员代表出席并分享创新成果。
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不仅为我校科研团队搭建了与国际一流学者交流对话的桥梁,更通过深入研讨前沿学术成果及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学校在地质资源勘探、绿色矿山开发等学科领域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学术合作空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为推动我国矿业工程行业与安全工程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图:孙林;文:吴盾;一审:叶训;二审:陈东;三审:王媛)
编辑:蒋芮;二审:谢炜;终审:徐庚阳